政治副中心”不具备可行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这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三地实现一体化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政治副中心”是否可行?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双城记”将如何上演?众多在京央企总部有可能大规模外迁吗?京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盘古智库首席研究员、城镇化研究专家易鹏。
学者观点
到目前市场主体对这一体化的态度是大家忽视的,但他们是最重要的。
北京要破雾霾,也就意味要对河北做减法,如果是简单的产业就...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这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三地实现一体化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政治副中心”是否可行?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双城记”将如何上演?众多在京央企总部有可能大规模外迁吗?京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盘古智库首席研究员、城镇化研究专家易鹏。
学者观点
到目前市场主体对这一体化的态度是大家忽视的,但他们是最重要的。
北京要破雾霾,也就意味要对河北做减法,如果是简单的产业就...
原文发表在腾讯大家,作者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
近日,关于保定是否为“副都”的各类传闻不断出现,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很多人说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并不是谣言呀!该《意见》中对于保定是这样定位的: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
首先,河北出台关于河北省城镇化意见,是在中央城镇...
本文作者易鹏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
更多政治、经济、城镇化专业评析请搜索微信号盘古智库或pangoalzhiku
易鹏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考系列一:
京津冀一体化要破一个悖论,之所以要推这一体化是因为政府在里面主导配置资源,现在要推一体化还靠政府来推,基本上与虎谋皮。如同北京一直严厉限制人口进入,但人口一直猛涌入,现在还是靠政府严厉限制,你说能够管用吗?违背规律,不认识到市场比政府管用,咋整...
本文作者易鹏系盘古智库学术城镇化首席研究员
近期,京津冀一体化的热议,以及北京要剥离一些非核心功能,使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并不容易。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央企的国有属性使得它有一个天然的和政治中心靠近的原因。央企是属于中央的企业,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对于央企来说,总部在京,近水楼台,无论是参加重要会议还是获知政策信息,央企都有相当的便...
本文采访对象易鹏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
马晓峰(音)在北京市中心地下10米租了一个没有通风设备也没有自然光的房间,每月租金70欧元(1欧元约合8.47元人民币)。他和妻子带着8岁的儿子就生活在这里。墙上挂着洗好的衣服、孩子画的画,旁边还有很多破烂。没地方放柜子,只能勉强放下两张床、一张书桌和一台电视。他们与其他十几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要想做饭就得在楼道里支个电炉子。他们从安徽到北京已经10年了...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
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在规划中提出新一轮城镇化率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些目标中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完成的的压力不大,但其将重点集中在公共服务均...
本文作者易鹏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新型城镇化规划按照计划的步伐,在两会后第一时间出来了,这标志着新型城镇化的启航。与三中全会、城镇化会议、两会报告一脉相承,城镇化规划将更具体。规划的思路已经具化,也就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城市承载力为...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四刚刚出炉的宏观数据令人担忧,投资、消费、工业较大幅度下行。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均不及市场预期。其中,工业增速8.6%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准,当时为7.3%。如果按照这趋势下去7.5左右难保,按照合理的区间逻辑,政府还是会出手,毕竟改革红利需要时间与效果。
政府想要出手,必然会进行一定程度上...
在此,笔者有一个建议,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长江经济带,构筑H形经济大格局,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首先,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构筑H形经济大格局。当前世界经济被两条南北向的直线主导...
改革开放前期,靠政府和市场两者可以玩得转,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现缺了社会这条腿,日益玩不转了,亟需重新发现社会组织的价值。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是落实中共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中的一个关键领域,更是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但简政放权要想最终取得全面效果,还亟需发展社会组织来承接放权。
因为简政放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
从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最近系列谈话来看,三中全会必定会全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尤其在经济领域中应该会有很多含金量、具有实质性的改革政策出台,这些政策必定会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有两个讲话稿在坊间广为流传,一个是在工会代表大会上的公开课讲话稿,一个是2013年10月31日在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讲话稿,业内的评价都很好。
透...
(联合早报网专稿)2014年3月5日,中国人大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李克强以中国国务院总理身份首次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透过李克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给其很鲜明的贴上了改革派的标签。
在李克强的这次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浓缩为“破”、“稳”、“进”这三字经。分别是将改革推向纵深,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是谓“破”;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用7.5%略高于外界的经济增速来稳就业等方面,是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特别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更加借助市场的力量。中央就城镇化问题在不同场合的表态,都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要以市场为主导。
中国以前的城镇化过程中行政干预色彩浓重,出现了一系列弊端。比如在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