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MBO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通过负债融资及股权交换等其他一些经济手段,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MBO作为灵丹妙药之一从而在中国大面积地推广。但MBO在中国推行一段时间以后,就被认为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罪魁祸首,直接影响到MBO的推行。其实对于MBO要辩证地看,它既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罪魁祸首。

MBO肯定有利于提高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国有企业在效率上是没有“竞争优势”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最终委托人虚化导致难以形成完整的委托——代理链;割不断的政企政资关系必然形成过度行政干预和严重内部人控制并存的局面。这些源于国有产权制度。而通过MBO,形成了经营者持大股的产权结构,实现了“贴身经营”,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有利于提高经营决策的效率。效率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著名的海尔就是典型的案例。在2004年底海尔集团就以超过千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了国内家电行业绝对的龙头,当时何享健个人控制的美的集团的收入只有300亿元左右。但在海尔MBO走得跌跌撞撞的这5年间,2009年美的集团的收入达到了950亿元,其与海尔集团在销售额上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300亿元。而且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美的超过海尔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案例从一个方面凸显MBO的价值。

当然,通过MBO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肯定也是存在的,而且这个比例肯定不小,各种案例也层出不穷。具体表现在:收购程序的非规范性,许多按规定要走的程序实际上是在走过场,对最终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价格确定的非合理性,在MBO过程中,资产转让价格一般是采用协议的方式来确定的,且大多数情况下协议价格都较大幅度地低于市场竞争价格;收购资金来源的非透明性,许多的收购案例都不知道收购者资金的来龙去脉;操作过程的“暗箱”性,甚至可能存在原企业的管理者利用自己内部人的地位,在交易前隐藏资产的行为;对交易双方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一些损害,特别是债权人和企业职工的利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

MBO出现的这些问题,当然给了批评者以口实。但绝对不能因此就对MBO因噎废食,将MBO完全废弃。而要继续推进MBO,一要公开、透明、公平;二要解放思想。

公开、透明,就是要求在MBO过程中,合理确定管理层持有股份的成本。既不能允许管理层非法地进行利益输送,以过于低廉的价格持有;也要考虑到管理层的特殊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折价处理。个人认为,要略低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股价。同时,在管理层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必须透明,防止挪用公司资金,或者用公司资产抵押获取贷款的方式筹措。

解放思想的重点,要认识到企业家的价值,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企业家通过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让企业家通过MBO富起来对于企业发展其实是一件好事。不能再用平均主义的思想来要求企业家。同时,一定要明白国有资产的流失并非只有MBO一种。要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并非只发生于资产交易过程,不交易可能照样流失,很多企业就此而破产倒闭。实际上,这是一种更大的社会财富浪费。当然,任何交易过程都有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因素,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更何况是要回过头来对产权模糊的资产重新进行产权界定和交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续推进MBO关键还是要看企业是否得到发展,职工是否收入增加,政府是否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如果做到了,即使通过MBO使得企业的管理层获得更大的财富,这都是可以接受的。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