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可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青岛这几年在GDP的增速上是落于下风的。苏州、无锡的经济总量已经将青岛甩开,而佛山在今年前三季度以GDP4104亿元、增速13.6%,压住了青岛GDP的3981.98亿元和增速13.3%。而中部的武汉以 3981.3亿险输青岛,但其15.7%的增速预示着超过青岛是时间问题。这也就意味着青岛很有可能保不住全国城市GDP排名第十的位置,向第十二名退去。

面对这种情况,青岛无需过于紧张和在意。青岛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线城市、发达城市,如果还将眼光放在国内,与一些中西部城市通过拼投资、消耗资源来拼速度,来拼排名那完全没有必要了。青岛应该用国际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发展,更看重发展的质量。要将眼光定在周边的国际城市首尔、东京、台北、香港、新加坡,乃至更远的阿姆斯特丹、伦敦、洛杉矶、纽约,以这些世界城市的国际标准来定义自身未来发展的目标。如果青岛的发展开始跳“国标”,有了这种从战略上的思维转换,青岛就完全可以淡然、理性的看待GDP排名下滑的现状。

目前的阶段,青岛按照国际标准来发展自身,核心的要素还是可以归纳为耳熟能详的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纳为一点就是科学发展。

在第一个以人为本方面,青岛应该说这几年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生态宜居已经是青岛这座城市的重要品牌,青岛港对农民工的善待成为了城乡融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方面,在新农合方面青岛确实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些都是在提高青岛居民的幸福指数。无疑,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在第二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青岛这几年无疑也是取得一定成绩的。衡量经济发展方式有一个很有分量的指标,那就是以万元GDP能耗为标准的节能减排。今年上半年,青岛市万元GDP能耗是0.90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4.5%,低于全国去年的1.1吨的,山东的1.07吨。十一五的前四年,青岛万元GDP能耗下降18.48%,完成目标任务22%的84%,完成进度位居山东第一,而青岛的22%的标准是高于全国标准的。同时,青岛的一些知名企业,如海尔、海信等,不断推出各种节能产品,在降低自身企业能耗的同时,也推动了全中国使用这些品牌的家庭,大幅降低了能耗。尽管这种节能减排的指标不计算在青岛的数据里面。

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青岛这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绩是自身纵向比较得来的。如果横向来比较的话,青岛的这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成绩就不能看得过高。这几年和青岛一样处于GDP排名下滑的深圳,目前全国第四的位置已经被苏州超过,被天津超过也是时间问题。但深圳的万元GDP能耗在2009年只有0.529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能耗的50%,也低于青岛的40%多。而和青岛GDP在伯仲之间的城市:杭州、无锡、佛山。他们的万元GDP的能耗也低于青岛的20-30%之间。如果用国际标准来看,青岛与国际上的大城市来比较的话,差距会更加巨大。

当然,青岛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的原因还在于青岛产业的重化工业导向。在外界看来,青岛是著名的家电电子城市,其实在2009年青岛第一工业行业是石化,产值是1700亿,超过家电电子的1500亿。2009年累计收入超过1800亿的海尔、海信这两家电企业,有很大部分的产值在全国各地,在青岛本地只有接近1000亿。从这个角度来定义青岛是石化城市并不过分。而重化工业和高耗能是正相关的。

既要有国际标准,同时也要有世界眼光。

按照国际视野来看待青岛发展,需要看到一种历史发展趋势,那就是低碳经济发展。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遇挫,但在刚结束的坎昆气候大会上,又开始逢低反弹。不管气候变化谈判如何曲折,人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低碳是和GDP能耗密切相关的。中国目前已经是碳排放世界第一大国,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进入强制性碳排放控制,但中国也会在国际与国内的双重压力下,更大的力度的实施节能减排,从减碳的过程到低碳的目标。

用国际标准与世界眼光来审视青岛的发展,可以明确青岛的发展战略。但要实现这种战略,必须立足青岛的本土优势来予以落实。

对于青岛而言,目前的高碳既是劣势也是潜在的本土优势。去年山东的GDP是3.4万亿,按照山东万元GDP能耗1.07吨来计算的话,山东总能耗是3.6万吨标准煤,排名全国第一。而按照目前的一顿标准煤大约排放2.493顿二氧化碳的公式来计算的话,山东一个省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9.07亿吨的二氧化碳。这个碳排放量,如果按照国家来排名的话,山东一个省可以排名世界第八,超过加拿大与英国。擒贼先擒王,对于中国第一工业大省,第一能源消耗大省的山东,必须更大力度的进行节能减排。而青岛作为山东的第一大经济城市,更需要率先走在前面为中国碳减排探路。

面对这种情况,青岛完全可以用世界眼光更主动的在青岛实行碳交易的试点。目前欧洲由于强制碳减排,诞生了巨大的碳交易市场。而中国目前不可能在全国全部实施强制碳减排,但在国际和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不排除会在部分地方采取这种略为激进的试点。而作为目前碳排放最大的省中经济总量最大的青岛,可以用超前的眼光尝试在碳配额制度上的碳交易试点。通过市场的力量,达到降低碳排放,降低能耗的目的。当然,既然做这种试点,青岛完全可以需要国家从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而如果青岛能够这样率先试点的话,必定会大幅推进青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09年青岛市GDP总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4,但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5.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8位,仅比全国43.4%的比重高2个百分点。显然,这与青岛市在全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支撑,目前对青岛而言有三大本土优势可以用来发挥。一是,世界排名第九的青岛港可以带来更大的物流业发展。二是,青岛这个著名旅游城市的品牌,可以推动休闲与观光结合的复合旅游业的发展。三是,山东最大城市的地位,可以成为介于上海与北京之间的区域金融中心,从而提升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建立这种世界眼光与国际标准,需要青岛上下在思想上的大解放,思维上的大转变。而这种转变肯定是需要立足在青岛本土优势之上的。发挥本土优势,同样需要对青岛自身优势进行深度挖掘,而这种挖掘必须立足于世界眼光与国际标准。如果能够做到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那么青岛完全可以在新的发展模式上,继续领先。

说明:此文系在青岛参加一个笔会,对青岛发展的一些思考。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