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易鹏:气候谈判将进入“无轨时代”

2010年12月25日02:35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易鹏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易鹏

坎昆会议已经在12月11日闭幕了。如果来一句话点评,那就是一次触底反弹的会议。自然,这种触底是相对2009年惨败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而言的。《坎昆协议》在一些细节上取得进展,如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在多边机制下被正式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也正式在多边机制下被承认等等。

就笔者看,坎昆会议最大的成绩并非是这些具体细节上的进度,而是让全世界重拾对联合国主导的多边谈判机制的信心。自从去年哥本哈根峰会惨败以后,各界对联合国主导的多边气候谈判机制的效率和作用严重流露出缺乏信心。如果信心不在,人类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必然会更加失去方向。坎昆会议树立的这种信心,使得全球气候谈判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

推荐阅读

加息是两难权衡的选择   当然,坎昆这种反弹的力度是不大的,都是在一些非核心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最关键的问题上毫无进展。

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在2012年结束,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趋严峻。既然坎昆让全球气候谈判回归到正常轨道的话那么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举行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又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卡口。能否从第一承诺期顺利衔接到第二承诺期,2011年的南非谈判成为最后一次机会。但从1995年以来的多次缔约方谈判情况来看,南非会议上会有几条主线值得展望:

第一条主线是将进入无轨时代。

因为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基础,目前气候谈判中实现的是双轨制。但随着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大的排放量,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希望采取单轨制,将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减排体系里面来。但由于两个阵营中的分歧过大,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定遥遥无期。而随着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大会都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其实也意味着“巴厘路线图”基本已经失败。而短时间内在关键问题上达不成共识,也就意味着京都议定书基本上名存实亡,这从日本、俄罗斯坚决不愿意进入京都第二承诺期,就可以说明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上也表明,目前的国际气候谈判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轨和单轨了,实际进入了无轨状态。只是这种状态要到南非会议得到进一步确认而已。

第二条主线是进入分化更剧烈的阶段。

从坎昆会议上,就能够明显感觉到,目前气候谈判中的阵营日益分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传统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阵营,也不是欧盟、伞形国家、基础四国这样的三国演义了。各自阵营的内部分歧也越来越大。一些岛国、南美洲和非洲的国家提出未来控制升温1.5℃,而《哥本哈根协议》的共识是2℃;这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难以接受的,此举意味着更大强度的减排,会阻碍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在伞形国家中,日本就带头呼吁,2012年之后的新气候协定应该约束中国、美国和印度等主要排放国。这表明日本已经不和美国在同一战壕了。即使在基础四国中,中国与印度较大的人均减排差距,也会导致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种加剧的分化,必然会进一步加大气候谈判的难度。这从这次在各方亟须挽救多边谈判机制信心的情况下,依旧有玻利维亚投反对票就可见一斑。南非会议,将进一步见证这种国际分化加剧而造成的谈判的艰苦。

第三条主线是加大各国自我推进的力度。

不管国际博弈如何艰难,目前也有一种主导声音出台,那就是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个国际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完全可以通过利益来刺激各国自我推进减排。无疑,气候谈判推动的低碳经济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各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日益高涨的化石能源的依赖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低碳技术获取新的发展机遇。德国目前因为积极的气候政策给自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到2020年,节约2万亿欧元的能源开支,创造数以百万计新的就业岗位,德国的清洁技术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成。而中国之所以在没有强制减排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来在2020年碳强度减少40%~45%,实质上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各国有了这种利益驱动,实际上已经在向着全球减排的目标前行,尽管没有具体的强制性法律协议的约束。这点在南非会议上,这种力量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放大。

有了这三条主线,我们对南非会议既不要期望值太高,因为注定南非只能继续坎昆这种务实的、小幅前进的方式,在资金、技术转让、森林和MRV和ICA等方面,不断落实细节。但我们也不宜期望值太低,一方面对于气候谈判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要期望一口吃个胖子;一方面要看到各国自我推进的减排行为,在艰难的国际气候谈判进行的同时,也在实际上往前推进全球的减排。可以肯定地说,南非德班会议将是一次聚小胜为最终大胜的过程积累之会。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