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公布的1月份的CPI是4.9%,并没有达到专家们预测的5.3%,这种差距让一直以来对国家统计局数字充满质疑的各路人马,自然继续高唱质疑之调。而恰在1月,国家统计局对CPI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质疑国家统计局数据失真时,也顺带一起对CPI权重调整的方式也进行了否定。认为一月份CPI之所以低于预期,其实是因为CPI调整了权重比例。如同为了解决温室效应,将单位由华氏改成摄氏度就可以了,这是一种忽悠。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要就事论事。统计局数据不准是老问题,是要批评。但也要看到统计局对CPI权重进行调整,是一种进步之举,是件好事,值得力挺。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老百姓日益富裕,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从以前的80%降到了现在的37%左右。这也就表明,居民收支增长之中,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下降,食品比重下降同时居住比重上调将是一个趋势。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对CPI的权重进行调整完全有必要。而之前,CPI权重中食品比重过高,乃至有人说一条猪决定CPI的说法。而这次的CPI调整过程中,将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这是往反映实际物价变化的方向做的有益的尝试。

再说回来,CPI权重调整主要改变的是各个分项的加权统计方法,并不改变八个类别各自的价格走势和绝对水平,权重调整对1月份价格水平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根据统计局自己按照以前的老办法做的测算对比,仅仅影响到CPI下降了0.024个百分点,这种细微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你可以质疑统计局的数据,但要明白一直以来的数据都是以统计局的数据作为依据,即使是假的话也是一种同比的假,同样对1月的CPI数据影响不大。而目前统计局调整CPI权重,将调查网店从5万个增加到6.3万个,都是一种在积极消除统计数据失真的努力。这一点必须要肯定。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CPI没有达到专家们预测的5.3%,就因噎废食,对这种有益的CPI权重调整也持否定和质疑的态度。

事实上,导致1月份中国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市场高估了2011年全年的物价上涨压力。过于看重导致物价上涨的力量,而忽视了导致物价下跌的力量。从1月份的物价看,农产品供应的恢复、主要工业品的产能充足,以及总需求的回落,都是支持物价回落的力量。而不是对CPI权重调整导致的低于预期。

当然,目前主导物价走势一要看天老爷的脸色。2月15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就公开说,目前河南遭遇百年不遇旱情。这和去年的云南大旱完全不一样,今年大旱全在全国粮食的主产区。如果这种大旱得不到及时的转变,那么对今年中国的粮食能否丰收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粮食系基础价格,一旦粮食供需平衡打破,再加上心理预期和炒作资金的进入,那么完全有可能推高CPI。

二要看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宗商品的价格,各种主要货币的走势都将决定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程度。目前最新的变量,是埃及这些中东国家发生的政治动荡。如果这股潮流继续蔓延,对于掌握石油和主要航道的中东,必定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要看国内政策的应对。目前中国的CPI最有影响力量的依旧是中国政府的调控政策。事实上1月份CPI低于预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段时间政府的调控政策。连续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对炒作资金重罚,菜篮子直通车等政策,实际上已经对CPI发生了作用。而在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就加息,第二天国务院就召开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都是直面CPI而去的。

如果政策应对得当,各种主要因素不发生巨大变化,今年的CPI还是可控的。调整CPI权重,只是顺势而为而已。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