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了明确《京都议定书》的细则,在200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7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艰苦谈判,继续讨论京都议定书的具体规则问题,

会议最后取得了成果,谈判签订了《马拉喀什协定》。该协定制定了京都机制的实施细则,只是此时《京都议定书》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已经比1997年通过的协议的要求降低了不少。

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政治共识,京都会议上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编排进附件I国家和附件Ⅱ国家。《京都议定书》中规定附件I国家的减排义务为:到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附件I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整体减排5.2%。自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以来,附件I国家虽然没有推翻达成的减排目标,但在其后的国际气候谈判中,总是通过一系列实施细则的制定,想方设法地减缓本国的减排压力。

相对于《京都议定书》,《马拉喀什协定》对附件I国家减排义务的规定大大弱化。《马拉喀什协定》中对附件I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要求,只在1990年的基础上整体减排了1.8%。这其中涉及很多技术性细节,例如基年、碳汇额度等计算公式。

《京都议定书》从被各国采纳到正式生效长达8年之久,原因何在?这还得从头说起。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个是必须要有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第二个是签署该条约的附件I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达到所有附件I国家1990年总排放量的55%。

因为有广大的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第一个生效要求很快就实现了,2002年5月23日,《京都议定书》在冰岛正式获得通过,难点就落在了第二个要求上。

发达国家分为欧共体和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两大阵营。在伞形国家中,仅美国一国的碳排放量就占发达国家1990年排放总量的36%。这意味着,虽然欧洲态度积极,但是其本身的碳排放量并不大,如果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只要还有几个国家不签署,那么该协议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由于伞形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政府签署的国际协议,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议会既可以否定,也可以搁置政府的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京都议定书》之后,一直没有获得议会通过。

残酷的事实还是发生了。2001年6月11日,小布什在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出访欧洲前几小时的讲话中,突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让欧洲方面暴跳如雷,同样愤怒的还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国政要纷纷指责美国,一时间美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美国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出现这种态度的改变,据小布什解释,有三个原因,一是科学界认为全球变暖的结论存在不确定性;二是必须把发展中大国例如中国纳入减排计划中,否则减排效果不明显。三是限制使用化石燃料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以上道理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在笔者看来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是源于国内政治的变化。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向来就差异很大,所以美国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谁执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2001年,美国共和党人小布什在总统竞选期间,为赢得西弗吉尼亚等州的支持,小布什向煤炭、电力、石油和钢铁公司许下了诺言,要退出《京都议定书》,小布什当选后,自然要兑现这种承诺。

共和党人对能源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作为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则更甚之。小布什家族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特·布什早年就是靠石油、军火起家致富的,普雷斯特·布什与老洛克菲勒关系密切,二战时曾向希特勒出售石油等物资。而父亲老布什也是石油资本家,同时是卡莱尔公司董事会成员、首席顾问。小布什本人也在1979年创办布什能源公司。小布什和石油业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自然对限制石油业发展的碳排放目标没有好感。

其次,气候变暖对每个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与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生态状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一种普遍性的观点是,易受气候变暖影响的国家主要分为四类:岛国与低洼海岸国家、小国、生态脆弱国家、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一个大国,具有多气候区与多生物区系,并且具备相当高的经济技术水平。因此,气候变暖对美国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美国学者Wi11iam Cline于1992年估测2050年全球升温2.5 摄氏度时给美国造成的损失约为620亿美元(1990年值),这约为当年美国GDP的1%。一般情况下,气候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为其GDP的1%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则达到其GDP的2%~6%。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美国造成的风险性低于一般水平。

任何国家制定和实施减排措施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受美国能源部委托的西北太平洋国立实验室(PNNL)的研究成果显示,为达到《京都议定书》设定的7%的减排目标,美国2010年的独立减排成本可能为1060亿~1600亿美元。这一数值约为气候变暖损失(620亿美元)的1.7至2.6倍,如果考虑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等机制,其实际减排成本大约会降至500亿至600亿美元。这一结果使得美国收获甚少。

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以后,并没有使人们产生绝望情绪,毕竟美国只占 36%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还有45%的剩余空间可以发挥。截止2003年5月19日,全球已经有109个国家批准了议定书,但其中仅有39个国家是附件1中所列的国家,而它们在199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和为43.9%,这离55%,还有一段距离。

在美国已经表示拒绝签署京都协议的情况下,《京都议定书》的前途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重新就这个协议的文本展开谈判,这点欧盟不能承受其重,因为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谈判成本太高;二是将俄罗斯拉进来,它的排放量占总量的17%。只要俄罗斯同意,京都协议的第二个要求就可以满足了。这样一来,俄罗斯就很意外地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

然而俄罗斯为何迟迟不签署协议,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普京总统上台以后,俄罗斯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部门增长较快,要对温室气体实现总量控制,压力不小。其次,俄罗斯是一个能源资源大国,过于限制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就是限制自身的经济发展。因此,在2003年12月,俄罗斯总统的高级顾问伊拉里奥诺夫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宣布,俄罗斯不会签署旨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协议的现有文本,他表示京都协议将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限制。

为此,欧洲和俄罗斯展开了密切的协商。当时欧洲委员会驻俄罗斯的临时代办彼•皮凯特把批准《京都议定书》作为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核心。胡萝卜加大棍历来是欧洲的主要策略。欧盟首先用俄罗斯渴望加入的WTO作为诱饵,即把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与加入世贸组织相挂钩。法国生态与稳定发展部长罗泽林•巴什罗-纳尔肯就曾暗示,俄罗斯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会使俄罗斯与欧盟的所有能源合作项目面临打击。

俄罗斯考虑到地缘政治的需要,在是否签署《京都议定书》问题上,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两面派,左右摇摆。

然而最终让俄罗斯停止摇摆,签订《京都议定书》却源自于一次偶然性的校园反恐事件。这一事件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04年9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伙头戴面罩、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刚参加完新学期开学典礼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并在体育馆及周围地带安放了爆炸物。

随后,俄罗斯的安全部队包围了这所学校。这种紧张的对峙一直到9月3日下午1时左右。俄紧急情况部人员经绑匪同意进入学校往外运送被打死的人质尸体时,学校内响起数声爆炸。许多人质开始外逃,绑匪随即向逃跑的人质开枪,另有几名绑匪试图混入人质中。俄军立即朝绑匪开火,并随即冲进学校大楼,展开解救行动,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俄特种部队解救人质的行动失败,最终共有331人遇难,其中有186名儿童。此外,还有包括639名儿童在内的958人受伤,123人落下残疾,26名儿童的父母双亡。

事件中有1200多人被劫为人质,人质死亡326人, 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死亡的人质中,一部分是被恐怖分子开枪打死的,另外一部分是被恐怖分子引爆的爆炸装置炸死和建筑物坍塌压死的。

但随着真相逐渐被揭开,经调查别斯兰罹难者家属,媒体认为,官方所说俄罗斯特种部队因体育馆内引爆炸弹而冲入其中的说法是不真实的。相反,俄罗斯安全人员不顾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从外部发射火箭或迫击炮弹炸塌墙壁强行攻入的说法更令人信服。这次反恐行动中的手段,受到了来自观察者和民众组织的大量批评,随后欧盟也展开了对俄罗斯政府的批评。

别斯兰事件,从国内和国际上都给俄罗斯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而言,他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答应签署《京都议定书》,可以帮助俄罗斯政府缓解压力,尤其是来自国际上的压力。

普京总统在别斯兰事件后不久,曾经口头表示过支持京都议定书及与俄罗斯相关的内容。2004年10月22日,俄罗斯杜马(即议会)以334票赞成,73票反对,批准了《京都议定书》。10月27日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通过《京都议定书》,并提交总统普京签字。普京11月5日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后,该议定书即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

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正式通知联合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按照条约,在超过55%后的第 90天,也就是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终于正式生效。这是一个人类应该铭记的日子,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

别斯兰事件中车臣分裂分子,恐怖主义罪恶的枪声,从客观上,不经意间推进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说明:此文系中信出版的我的新书《低碳真相》第三章 《国际法“逼”出低碳“热 》中的一节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