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务院六月底批准了舟山群岛新区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这不但让外界感觉有点惊奇,而且让浙江自己感觉有点惊喜。要知道去年3月,钱正英带院士调研团来到浙江调研时,舟山还处在争创“国家级海洋旅游综合实验区”阶段。今年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只是提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舟山群岛新区就获批,超过了重庆两江新区2年获批的速度,也赶在了已经吆喝多时的陕西的西咸新区之前。一年之间,舟山群岛国家级新区横空出世尽管意外,但也在逻辑之中。

 

首先,中国陆地开发日趋饱和,需要向大海发展。在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就非常明显地提出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这也是目前各地在发展中,感觉到土地指标控制得越来越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背景,促使中国走向拥有丰富资源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其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浙江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GDP排名中国第四的经济大省,但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瓶颈,遇到经济发展可持续的挑战。浙江经济需要转型升级,而这一过程极富挑战、相当艰难。这一转型过程要避免经济失速,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在发展海洋经济中有得天独厚的各种条件和基础,于是赵洪祝为首的浙江主政团队,顺势而为地选择了海洋经济作为浙江未来发展的主攻方略

 

再次,舟山群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全方位条件。舟山群岛一是区位条件优势。舟山群岛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途经中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此外舟山海域有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同时以舟山为“基点”,与亚洲的主要航运中心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构成500海里接近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成为中国蓝色国土的重要“坐标点”。二是,拥有各种海洋性资源优势。三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舟山群岛的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海洋航运、旅游、海洋生物、海洋渔业等各种海洋经济的产业基础。2010年宁波和舟山一体化后,合并起来的港口吞吐量已经达到6.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舟山系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深水港、全国最大石油储运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中转码头。

 

在这三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下,国务院在政策层面上对舟山群岛予以倾斜,快速批准舟山群岛新区成为中国第四个国家新区就显得很正常了。但舟山群岛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对舟山群岛而言更多的只是一个起步,而要真正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国家定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那还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大工夫。

 

第一: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打中国牌。此刻舟山群岛新区承载的不单纯是浙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不单纯是带动浙江海洋经济从2010的3500亿跃升到2015年7000亿,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10%上升到15%的主力军,而是中国从陆地经济迈向海洋经济的探索平台。既然在沿海众省中,国家只批了山东、广东、浙江三个海洋试验区,而浙江又拥有唯一的海洋经济国家级新区这个平台,那么浙江就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借鉴全世界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来做好舟山群岛新区。而且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海洋经济的国家级新区建设对于舟山、浙江而言,单纯靠自身的力量也很难建设好,必须吸引国家的人力、技术、科研、金融等各种资源参与到建设中来。

 

第二:立足于舟山群岛的软实力建设。即使舟山群岛经济总量再做大,考虑到其2010年才633亿的GDP,也很难在经济总量上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的主力军。但完全可以通过软实力的建设,成为这个区域的重要的关键要素上的推动力。舟山群岛一方面要形成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的石油、铁矿砂、煤炭、粮油、化工品等五大货运基地,争取到2015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3亿吨,2020年将达到4.3亿吨。关键还需要沿着这条产业链延伸,建设大宗商品储运与加工交易中心。借鉴伦敦港这种模式,不刻意追求货物吞吐量的第一。在航运指数,船舶租赁、经济,信息、金融、交易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软实力,让舟山从大港变成强港,帮助中国在大宗商品中建立话语权。加速实现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早日迈上4亿吨。也就是要抓紧推进舟山群岛港口服务体系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的“三位一体”战略的实施。

 

第三,实施好陆海联动。舟山群岛改革开放来经济总量并没有做大,和其与陆地的联系缺少有关系。但随着舟山跨海大桥建成,舟山进入大桥时代以后,再加上国家级新区获批。舟山有条件也有资源加大陆海联动。舟山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浙江省域经济的陆地互动,围绕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出的 "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战略,加大与浙江沿海的7个地级市,从北到南,就是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一共有47个县区,2700万人区域的紧密互动。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全国区域经济的大棋盘里面,突破行政边界思维局限,主动北接融入长三角经济,长江经济带,南接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

 

第四:防范建成房地产岛。今年1至5月,舟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这个增幅在全国范围属于偏低,尤其其中的以临港工业为主的工业投资额只有58.65亿元,同比反而下降了3.3%,基础设施投资额58.15亿元,同比下降11.7%。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4.33亿元,同比增长92.9%;远高过全国的增速。这和基数有关系,但也使人们看到了舟山因为进入大桥时代、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舟山群岛国家级新区获批,从而导致房地产开发的迅猛增加的速度。对于舟山群岛而言,要想保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房地产业,但绝对不能以房地产业为主。否则就对不起唯一的国家级海洋新区的牌子了。

 

第五:先行先试要创新。海洋发展模式和陆地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对于舟山群岛这个新的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新区,其建设的思路一定和陆地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这三大新区要有明显的创新。所以舟山群岛这个国家级新区的先行先试,也要与前不同。比如海洋型的保税岛政策,就要凸显海洋运输业的特点。又如舟山群岛本身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都远远小于前面三个新区的规模,那么可以在行政管理制度上,进行更具有个性的创新,干部任用的方式上也要敢于创新。

 

第六:发挥好浙江民营资本丰富的优势。比如发挥浙江民营资金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船舶租赁业。民营经济是浙江的名片,资金充裕是浙江的优势。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2011年前从来没有得到过国家重大政策的倾斜,导致大量浙江资金外流。而在2011年浙江既有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国家战略,也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更有舟山群岛获批国家级新区。这种国家战略的倾斜,必然会成为浙江未来发展的后劲所在。而巨大的浙江民营资金应该分享到这个蛋糕,实现双赢,所以要大力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建设和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要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的各种障碍,实现全方位开放,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到港口物流业发展,大宗物资储运业、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业等海洋产业中来。

 

处理好这些问题,舟山群岛新区应该可以拿出一个高水平、非常有执行力的建设规划,上报国务院批准,从而实现舟山群岛新区“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

 

  备:之前写的 《让民间资本也融入“海洋经济”》,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507/206118.html,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7月7日做了一次批示: 《中国经营报》采写的这篇文章,对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缘由、思路和重点作了深度报道,观点鲜明,分析透彻,颇有见地。感谢《中国经营报》及浙江记者站的关心和支持。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确定,尤其是对舟山群岛新区的确定,对于浙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繁重的任务还在后头,我们要加倍努力做好工作。全文地址: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716/242409.html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