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孙政才出任吉林省委书记,1963年9月出生的孙政才是年才46岁,成为了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三年前孙政才以43岁的年龄从北京市委秘书长的任上提拔为农业部部长,那个时候也是最年轻的部长。这种年龄优势,自然让外界将他和同一天从河北省长任上任命为内蒙古区委书记,只大其5个月的胡春华一起并列为未来的政治明星。

孙政才的仕途有点传奇色彩。到1997年,其34岁前一直从事的是农业方面的科研研究,系农学博士。1997年,利用科技干部到北京区县任职的机会,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到了当时的顺义县担任副县长。但短短的5年时间,39岁时,在2002年2月就出任了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接下来在5月,作为北京市委换届的常委候选人,出人意料的当选为北京市委常委。而在2006年12月又提拔为农业部部长,接替去四川担任省委书记的杜青林。

孙政才系山东荣成人。山东籍的官员在目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分量很重。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常委400多人中,山东籍大约占了10%左右。孙政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孙政才家乡的荣成既是山东的首富县,也是有名县,出了100多位将军,其中还有包括姜福堂在内的三位上将,更有谷牧、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孙政才无疑是继承了荣成的传统,成为了新的荣成籍官员的代表。

孙政才出任省委书记的2009年时的吉林,应该说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状态。在前任思想极为解放的省委书记王珉的主政下,吉林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GDP增速都保持在15%以上的历史高位区间,即使在孙政才到后的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保持了13.3%的GDP增速。吉林的GDP也从2005年底的3620亿翻了一番到了2009年底的7203亿。无疑王珉在吉林的政绩是较为突出,但即使这样吉林还是处于一种还欠账的阶段。欠账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在全国各省排名在20名以外,在占全国的比重也一直徘徊在2%左右。一方面表现在吉林老国企、老工业基地导致的思想不解放,体制无活力的弊病依旧存在,王珉在吉林强力推行国企改革,力度非常之大,但十一五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0%的目标还是差了一点点没有完成,其中还发生了著名的通钢事情。

孙政才作为未来的政治明星,其主政的第一个省,外界自然会更加关注其主政表现。孙政才面对吉林从2003年实现东北振兴计划来的大发展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肯定会一番谋划与作为。事实上,孙政才在2009年11月吉林履新后,连续进行了7个月密集调研,在媒体上非常低调。一直到2010年8月20日,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孙政才才开始将其主政吉林的思路亮牌。在这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这三个意见。这三个意见可以说是孙政才主政吉林的主要思路都集中在其中,按照吉林官方的语言来解读,那就是一定时期内吉林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于孙政才而言,如果在主政吉林期间实现不好不快的发展那是表现不佳,其中好、快有一个方面有大发展那算是合格表现,而如果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自然就是上佳表现。对于总量偏小的吉林而言,做大蛋糕是必须的,而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实现吉林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当是双赢。为了实现吉林这种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孙政才的主政思路中,除开各省普遍都有的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统筹的思路外,重点推出了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三动并举”战略助推吉林转型,而这其中创新驱动又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毕竟对于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未来的政治明星孙政才而言,肯定能够深刻体会到创新才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按照孙政才的解读,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这“三动并举”战略的涵义是这样的:这不仅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更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遵循。投资拉动是经济发展三大动力之一,是一个“注入”的概念,是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手段,必须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坚持不懈依靠投资拉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项目带动是通过项目建设吸纳各类发展要素,是一个“集聚”的概念,是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必须优化项目选择,以存量带增量、以资源促发展、以增量调结构。创新驱动是依靠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一个“转化”和“释放”的概念,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保证,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孙政才在吉林主政时间到现在也才一年半的时间,其提出的“三动”战略实施也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但实施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在投资拉动上,2010吉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21亿元,增长32.5%,吉林省是全国极少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了其GDP的省份之一。对于GDP排名全国22名,但投资排名全国12。吉林中电投白城电厂、老龙口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图们至珲春等6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新增里程815公里。吉珲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长吉城际铁路建成运行,开启了吉林高速铁路运营新时代。而围绕着长吉图先导区这个吉林唯一的国家战略,大力实施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高强度的投资强度下,为吉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项目带动上,吉林以工业项目为主导。孙政才以农业部部长的身份到农业大省吉林,其用意并非要全力做好吉林的农业。更是要用农业部长擅长农业生产的特长,让吉林在保证粮食增产百亿斤达到600亿斤的基础下,更好的发展好工业、推进城镇化,实现三化统筹推进。吉林尽管是老工业基地,但在2009年吉林工业化率仅为40.6%,比沿海发达地区低7~8个百分点。于是在吉林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吉林三次产业比重从12.2∶51.5∶36.3调整为10:50:40,可见对于吉林而言,在保证粮食增产到600亿斤这个目标下,吉林必定以做大工业化蛋糕为主,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改变吉林的经济结构。在2010年吉林完成城镇工业投资4516亿元,增长37.5%,这个增速和总量的排名在全国都远高过于吉林GDP排名。吉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国排名第九。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1%。在接下来的吉林的项目带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其优势的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这三大支柱产业中。在三动战略下,吉林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支柱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其中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石化工业增加值1000亿,农产品加工增加值1200亿。这些增加值都是依靠着长春300万辆汽车这样的大项目支撑,才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对于目前才48岁的孙政才而言,年轻又是博士的现状,使得其主政一方,更大的优势还是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上。事实上,在吉林的十一五期间,创新的表现是不佳的。2010年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增加值比重才8.5%;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只从2005年的1.09%缓慢上升到1.15%。为此孙政才主导的十二五规划将这两个目标分别定到了从20%和2%,这种亮剑意味着吉林必须在创新上下大工夫方能实现。创新包括这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机制创新。在孙政才主政吉林的1年半时间里面,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开始实施1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启动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长春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组建玉米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而在体制创新方面,孙政才从一个案例已经开始体现其创新的思维。孙政才到吉林后不久,就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了农民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试点。这个试点实质上就是针对农民贷款过程中抵押物缺乏的现实,用粮食主产区农民以每年获得的直补资金这一稳定的收入流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从而使得农民在资金上得到保证,从而扩大生产、提高农民收入。2010年3月吉林选择了9个市县进行了试点,而到今年的4月22日吉林又决定把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由试点扩大到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按照最新的制度设计,吉林省2011年直补资金68.9亿元,全省推广后放大十倍计算,吉林省农民将获得689亿元的信贷额度。这种制度创新无疑为农业大省吉林的农民创收摸索了一条新路,也给全国树立了一个样板。

当然,孙政才到吉林的时间还不长,其三动并举的战略,是否能够带动吉林真正转型,还有待观察。但从2011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吉林的快已经体现出来。上半年吉林GDP同比增长14.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七,在东三省中比辽宁的13%、黑龙江的12%优势明显。好的方面,目前看到的是吉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500亿元,同比增长27.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1.5个百分点。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同比提高19.2个百分点。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0.2%。而高科技产业比重提升速度,万元GDP能耗这些重要的衡量好的指标可能还需要到年底才能够看到。但相信吉林如果能够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三动并举的战略,是可以在十二五期间或者更远的将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重构吉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

 

易鹏的观点:

 目前吉林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作为其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将面临汽车销售增幅趋缓的挑战。另一个汽车城市武汉已经感受到这个压力,一季度GDP只增长了12.1%。那么对于要想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汽车产业2000亿元增加值的吉林省而言。在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大力推进自身区域内优势产业的融合,培育出新的增长点。比如目前,吉林优势产业汽车产业的汽车零部件产值仅占全省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9%,本地配套率只有32%左右;石化产品基本上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而如果吉林在“十二五”期间做到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省内配套率提高到50%,那么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而其中橡塑零部件规模可达800亿元,橡塑零部件就是石化行业。这样的两大优势产业的融合,必然会反过来倒推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配套率,延伸其产业链,给吉林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难度是不小的。别的不说,单纯从一汽和吉化这两大支柱产业中的支柱企业来看,由于其都是央企,尽管身处吉林,但这些央企有很多决策权力,吉林能够影响的程度比较小。而在这种产业融合过程中必定又少不了吉林大学这样的高校参加。而吉林大学也是中央主管的大学。这种管辖权导致体制上的沟通存在一些障碍。

 而吉林的国家战略长吉图先导区建设肯定也面临着吉林、长春、图们江地区三地行政区划导致的各自为政的障碍。同样吉林目前的投资高过了GDP,这也给吉林提出了挑战,也给吉林的经济结构造成压力。在目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可能会让这种投资难以为继。吉林还是需要从体制上创新,释放更多的民间资金融入到吉林的投资中来。要提高吉林的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增加值到20%,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自足与产学研结合。但目前中国的技术研发问题,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依旧是科研体制的问题。

  总而言之,吉林的突破在于“三动并举”,而“三动并举”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基础是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做好了,就完全可以释放出吉林各种资源的优势,从而真正实现吉林跨越式发展。但体制创新是个难度系数不小的大课题,各地在这方面创造的经验都不是很多。对于被外界认同为未来的政治明星的孙政才而言,无疑需要面对这种调整,需要立足于这种体制创新。从农民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试点来看,孙政才已经在试水,但未来体制创新的路还很漫长。

 目前来看,吉林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树立市场化意识,敢于在产权这个问题上进行大动作,尤其在农村土地产权上率先突破。通过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培育区域内更强的创业环境和意识,通过创业实现吉林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一方面利用好长吉图这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进行一些体制上先行先试,尝试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系中国经营报省委书记战略观察系列文章的母稿,发表的时候有删节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