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1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披露《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而此前的五年间,国务院已相继批复11个沿海区域规划。不单单是沿海,包括内地,这几年有20多个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种密集的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后,外界也有一种批评声音。认为这种区域发展规划缺乏重点,如同撒花椒粉,撒多了,每个地方都感觉不到一点辣。这种观点无疑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透过遍地开花的国家战略,可见目前的中国中央政府面对改革的层层阻力,将改革的突破点更多寄望于地方的先行先试。

现在和邓小平在深圳搞改革开放的时代不一样了,也和江泽民搞浦东开发的时代不一样了。在那个时代,一方面中央政府拥有足够权威的领导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因为利益都不太大,容易就改革达成共识。所以能够在那种时代集中更多的资源到一个区域和一个点,从而形成改革的突破点。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地方政府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各种利益集团越来越大。改革已经从当初的大家普遍受益进入到会让一部分人受损的阶段。在这种局面下,中央政府要想再将资源集中到一个区域和一个点上去,已经不太可能。于是这种普惠制的区域国家战略就成为了必然。

同时由于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改革已经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拦路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已经进入深水区,石头已经不太好摸了。这个时候,作为中央政府继续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样目标明晰。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各个地方政府的首创精神,如同当年在安徽小岗村实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换言之,目前的中央政府已经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先行先试的创造性工作,来给其带路了。中央政府干脆给众多的地方政府各种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国家战略,让地方政府去先行先试。

    事实上,中央政府要推动一个改革是需要进行试点的。一个地方政府在某个领域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后,其遇到的压力也不会和整个国家遇到的压力那么大,这样就可以进行一些略为大胆的改革。尽管也会产生一些争议,但如果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其改革的效果是比较不错的,就可以为更大范围的改革奠定基础,其反对声就会要小很多。

例如,重庆这几年比较大规模地进行公租房建设,一方面起到了平抑房价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解决了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重庆还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使得公平分配和居住环境配套、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核心环节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先行先试的改革进行一段时间后,因为效果不错而被中央政府采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助于“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限制”的房地产新格局。当然这种改革还发生在其他地方,例如深圳的前海探索如何让国际法规对接内地新型服务业、成都通过地票交易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等等。

有了这些逻辑与路径,就可以理解中央政府这种遍地开花般的国家战略。目前来看,只能集地方政府小改革的小胜,最终变成中国整个大改革的大胜。所以,当下中国社会更需要关注地方政府进行的各种小规模改革,并尽量对这种小改革保持“不争议”的态度,让一段时间的实际成果作为这些改革是否推广的主要判断标准。

 

此文系给英国金融时报写的专栏文章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