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几年央企的日子太好过了,到2008年年底,1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亿元,其中有三大企业利润过千亿:2008年度,中国石油净利润1144亿元,蝉联亚洲最赚钱企业;中国移动盈利1127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税后利润1108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但必须看清一个事实,央企漂亮的财务报表其实掩盖了很多问题。央企的高额利润主要来源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公司合理的治理机制,主要来自垄断,来自国家对其众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上的垄断,可以说是典型的外强中干。还好,这次金融危机,倒让央企,尤其没有太多垄断资源的央企露出了原型。露出了公司治理不到位,核心竞争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型。

前段,中国铝业这个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国巨无霸,被很多机构们狠狠的涮了一次。根据中国中铝和各大基金公司2009年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共计39家基金持有中国铝业,加之太平洋保险,投资机构累计持有中国铝业流通股3.78%股权。而三季报显示,34家基金和太保全面撤出,仅剩下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诺安平衡证券投资基金、嘉实沪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广发稳健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德盛安心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5家基金留守,仅持有1.61%流通股股权。三月之间累计抛售约8500万股。机构在利益面前是无情的,他们可不管中国铝业是央企,是行业巨无霸,他们更看重业绩。中国铝业糟糕的业绩是被抛弃的主因。不过,必须要承认中国铝业如此糟糕的业绩,主要还是来自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来自各种有色金属价格的狂跌。2008年的中铝全年利润仅为920万元人民币,较2007年全年107.5亿元的盈利大幅下滑99.9%。所以在2009年继续保持颓势,也在情理之中。但剔除这种行业共有的经营环境因素以外,再来看中国铝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会发现中国铝业在行业内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都不算好。数据显示,2009年三季报中铝以毛利率-1.21%、净利率-7.77%,在整个铝行业中位列倒数第二。

中铝的核心竞争力是被金融危机这个照妖镜给照出来的。同样在最近被双规的原中国网通董事长张春江,必然会随着他案情的公布暴露出电信行业巨大的漏洞。也是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中国远洋、东航、国航等央企在试水套期保值后,均出现了巨额亏损。这些央企套保巨亏事件正是央企管控风险薄弱的表现。也还是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8月份,中石油、东方电气、中海油等9家国有企业又被媒体爆出涉嫌CCI国际受贿。

导致央企出现上面种种巨亏和负面事情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央企的公司治理问题。这些案例都在提醒着我们,央企目前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巨大的问题和缺陷。目前的央企,普遍没有解决好公司治理问题,依旧停留在“三会不分”的阶段。一个人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又是党委书记,身兼三职甚至是数职;副总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又是党委委员,职责闹不清。开会都是同一拨人,无论董事会,总经理会,还是党委会。最终导致了一把手的权利得不到制衡,最终让央企的公司治理继续停留在一个人说了算的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2009年被判决的“陈同海案”更体现出“一把手”没有制衡的危害,在没有董事会约束的情况下,中石化原掌门人陈同海作为“一把手”的权力大得惊人。有媒体报道称,陈同海个人的独断专行早已名声在外,曾有公司约见陈同海,仅谈了40分钟他就同意出资两亿元入股。这样的公司治理制度,想不让央企出问题都难。

对于拥有近17万亿巨额资产的央企们,他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央企要健康发展,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可能的。央企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不能建立,最终导致央企经营不善,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提高,继续外强中干。为此,央企的“婆婆”国资委煞费苦心,一直想改变这种局面。国资委针对央企公司治理已经破题数年,但到目前为止,131家央企之中只有24家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工作。这个数目正好和央企2009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数目相同。可以黑色幽默的认同为,在央企进行董事会试点工作和央企进入世界500强难度一样大。也就有了2009年6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充满无奈的感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大难点是公司治理。”

央企公司治理问题解决为何难,是有深层次问题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从董事会的设置、三会分离、给独立董事更大的权限等非核心问题去解决问题。央企进行董事会试点多年,为何取得进展不大,也就是国资委过于在非核心问题上去推行公司治理改革。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公司治理。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契约框架,该契约框架以股权关系为基础,规范公司决策层与经营层的行为,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公司治理最核心的是股权关系。没有清晰的股权关系,没有股权之间的可以做到的制衡,公司治理制度想建设起来几乎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目前的央企是国资委绝对的一股独大,管理层任命和考核基本按照政府官员的模式在进行,中铝的前任董事长今天还是企业高官,过几天就成了政府高层。远未建立能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监督和制约管理层的治理机制。即使有些央企虽然实现了上市,在董事会引入了独立董事,拥有部分流通股东,但面对央企的大股东绝对的占股份额的局面,不可能制约住大股东,只能成为一个摆设。

所以,要想改变央企的公司治理,核心还是要对央企的股权来动大手术。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推进央企股份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消灭更多的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央企,出现更多的大股东相对控股的央企。如果央企大股东的股份能够被稀释,自然就会让更多的小股东拥有话语权,从而来实现真正的对央企管理层的制衡。目前一些股份制银行比四大国有银行,在公司治理上面表现得更好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股权更分散,彼此制衡的利益方多。以招商银行为例,目前其最大的股东占股也不到20%。而之前招商银行是一个国有绝对控股的银行。其实在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大量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最高的占股达到19.9%。如果能够对境内的一些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出售四大银行股份的话,四大银行的中国有控股的比重就可以下降到50%以下。如果银行业能够做到这种股权分散的话,那么国资委管理下的央企没有理由不去做到。随着这几年的流动性过剩,各种机构资金风起云涌,已经可以解决掉央企巨额股份转让的承接资金的问题了。至于央企出售股份的收益,可以帮助政府更多来解决最为急迫的民生问题。

央企前几年有这么好的业绩,日子这么好过,要想推动央企在公司治理进一步改革,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次金融危机给了一种机会,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央企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机会,也给了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压力。当年提出要在2010年建立其央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此刻这个日期已经到了。有必要围绕央企的产权问题,来次真正的大手术,从而实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提升央企的竞争力。

《董事会》用稿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