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历史是个大舞台。在经济发展领域,围绕这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之间的博弈,经常演绎出一场场惊天大戏。有时候是市场主导,有时候是政府主导,风水轮流转。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全球几乎都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削弱了市场的作用。使得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伤害,远远小于1929年那场全球经济大危机。在这其中,中国更因为政府主导力量的强大,通过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推出一揽子强度极大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使得中国经济以一个"V"字型快速实现了经济复苏。为此,中国各界对宏观调控的价值更加推崇,对宏观调控产生了高度依赖症。在这个时候,提醒大众对宏观调控保持清醒、全面的认识,就非常有必要了。

回顾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部见证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变化阶段的历史。1978年~1986年期间,是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阶段。1987年~1991年期间,是尝试性引入现代意义上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阶段。1992年~1997年期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下手段多样的宏观调控阶段。1998年2003年期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使用的宏观调控阶段。2004~2007年期间,是财政、货币政策“双稳健”的宏观调控阶段。2007年到现在,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端,中国对于宏观调控采取的方针突然来一个大逆转,从“双防”的猛踩刹车,一下子变成了猛加油门的“双松”。回顾中国的宏观调控历程,必须要承认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宏观调控对于熨平中国经济波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校正市场调节可能出现的偏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不断保持高速增长,在世界排名迅猛上升。

历史也是一个钟摆。它会告诉我们凡事不能讲究绝对,要讲究平衡。市场不见得是万能,同样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失灵,宏观调控也会失灵。宏观调控是个双刃剑,不要把宏观调控当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的功能是有限的,也是有边界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自我运行,既存在互相存进,但也存在巨大博弈。过于看重宏观调控,必然会削弱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也会给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留下巨大隐患。

对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失灵和不足,从理论上可以挖掘出不少东西。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早就提出的“政府失效”概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但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政府工作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并不一定能够弥补市场的失效。同样,著名的“诺斯悖论”也指出:政府部门的干预行为本身应是一种公正无偏的公共服务,但是由于利益关联,有时却会导致其干预行为最后走到期望结果的反面。将“诺斯悖论”引申开来,即随着政府部门管理范围的扩大,从短期内看,被管制的经济领域交易费用确实下降了,但每一个时期的下降,最后都会带来长期交易费用的增长。

对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失灵和不足,还可以从实践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宏观调控失败的案例。比如,这几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频出,在调控手段上,既有行政手段,也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然而,社会上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甚至有地产商公开称,欢迎政府调控,“因为调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同样,资本市场更是宏观调控“失灵”多发地。1994年8月“三大救市”政策、1996年12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999年“5·19”行情和2001年10月底的暂停国有股减持……不但未能稳定股市,一定程度反而成为股市大涨大落的“推手”,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1998年电力多了,于是政府不让投资了;后来又出现了电荒,各个地方就自行投资了很多的小电厂,国家又说它乱了,又来‘砍’。在宏观调控中,不断的恶性循环。

出现这种政府调控失灵的原因,最终可以归纳到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上。市场和政府作用之间实现合理的均衡,才是最优选择。一旦那方用力过猛,导致失衡,必然会导致一种灾难。中国经济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根本上还是政府发挥的作用太大,市场发挥作用太小。2008年秋天,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很多企业纷纷倒闭的时候,政府没有意识到,还在继续推行“双防”政策。这种政府反应的迟钝,就是市场天性就比政府反应敏锐,更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也是过于看重政府的作用忽视市场的作用的结果。忽视市场作用,即使中国政府经常性的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起来推出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但仍未完全走出“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又乱”、“重总量、轻结构、重速度、轻质量”的宏观调控怪圈。

2010年,中国将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此刻,冷静的看待宏观调控,既不妖魔化宏观调控,也不认为宏观调控是万能;更多的发挥市场的基础价值,更好的提升宏观调控的水平,才是对中国经济实现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