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和欧盟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协办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主旨发言,开场白直奔主题:“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欧双方开启了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新进程。”傍晚时分,李克强副总理和欧盟主席巴罗佐又共同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欧双方正在用共生的价值观推进中欧城镇化开展实质性合作。
中国的城镇化率在2011年达到了51.27%,历史上首次超出50%的大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增长高达0.98%,近几年还在不断地加速。城镇化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并且按照李克强最近几次在国际性平台上的发言来看,城镇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所在。可以说城镇化之前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立了功,未来更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所在。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如农民融入城市质量不高,生态环境破坏过大、城市能耗偏高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参加本次会议的深圳市万元GDP能耗在中国大城市中是最低的,其2011年万元GDP能耗仅0.47吨标准煤,但是和欧洲的0.19吨相比,差距显然还非常大,这都表明中国城镇化还属于粗放型的发展。因此,中国改变过去城镇化单纯追求速度,走向追求速度和质量并重是一个必然选择。
在这种中国城镇化的新阶段,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去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欧洲是世界城镇化的先行者,目前的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其在探索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发展方面无论经验和能力都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在绿色城市、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等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的榜样。因此,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并签署共同宣言,实际上也是表明中国方面希望更多地借鉴欧洲城镇化经验,来提高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质量,表明中国打造学习型政府的强烈愿望。反过来,欧洲帮助中国城镇化发展,也相应为其自身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这对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的欧洲无疑极富价值。可以显见,中欧双方的城镇化合作将是一种互利行为,李克强副总理主旨发言中就强调了这种行为。他认为若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中国广阔的市场,欧洲的设计和中国的制造能够强强联合、取长补短,或许能达到“艺术性的效果”。这是一种智者的思维,是一种共生价值观的体现与实践,最终可能实现中欧的共生崛起的大目标。
当然,这次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以及签署共同宣言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未来,中欧城镇化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加大执行力度,最终使得中欧城镇化合作能够实现实质性的进展。当前,一方面需要将这种合作细化到“点”上去,如落实到中国城市与欧盟城市间的合作上,如通过一些具体项目进行合作,如让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常态化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将这种合作细化到“条”上去,合作领域可以涵盖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建筑节能、环保产业、社会保障改革、灾害风险管理、城市治理等诸多条线方面。
布鲁塞尔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成功落下帷幕,开启了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相信在共生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对中欧城镇化未来进行实质性合作充满期待!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