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日韩三国间FTA能够成型,中国的GDP的增长力就会提升0.5%,国内就业则会提升0.96%~0.1%。而自贸区FTA第一桥头堡城市,目前最有机会的是四大城市:青岛、天津、大连、烟台
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这表明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将提速,也为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打下基础,也将带来的新的商机。
在共同的现实利益推动下,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三国领导人首先同意开展相关民间学术研究。通过近十年的学术研究,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日韩自贸区如果成型将对三方都产生积极影响。以中国这一方为例,如果中日韩三国间FTA能够成型,中国的GDP的增长力就会提升0.5%,国内就业则会提升0.96%~0.1%。同时由于FTA最大的优势在于降低签署国间的贸易成本,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由此贸易创造的效益显著,将产生更多的贸易机会。
如果中日韩FTA成功签署,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可能就会提升4.43%,进口的增长速度将达到6.32%。当然,这种收益对日韩两方也是一样,因为通过专业分析,一是FTA成型后韩国受益将最为明显,二是三国间任何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收益都小于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效果。
考虑到2011年中国GDP已经达到了7.5万亿美元,日本是6万亿美元左右,韩国是1万亿美元,三国加起来基本上能够和美国、欧盟的经济规模相匹敌,将是全球三大经济板块之一。 这个巨大经济板块通过FTA方式实现经济、进出口贸易提速,对全球经济无疑也有着积极的价值。这也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尝试,也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的区域间合作间的积极行动。
当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思维来看待FTA,尽管FTA可以带来多赢但挑战也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在于三国之见各有打算,对于自贸区究竟建设成如何,各自认识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在于各自对于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不一,各自都想扬长避短。还有就是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还有待提高,毕竟政治互信是经济合作的基础。
正因各打各的算盘,所以即使FTA提出来十年,但彼此间的投资额还不到三方对外投资的6%,比重严重偏低。
考虑到FTA的机遇大于挑战,可以预见,这次三方领导人既然统一了年内要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也就意味着在巨大的共同利益面前三方必然会采取妥协的态度,采取先易后难的态度,采取先行先试的态度来推进自贸区的建设。相信不需要再来一个十年间,FTA必然会有非常明显的实质进展。
随着FTA的实质推进,新一轮商机和区域城市发展的新契机也将到来。考虑到之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广西南宁市就从中受益颇多。可以预见,中国有条件的城市完全可以借FTA的机会就势做大。细分到中国区域,又会掀起新一轮谁将作为中日韩自贸区FTA第一桥头堡城市之争。目前最有机会的是四大城市:青岛、天津、大连、烟台,大家都不会轻易放手抓住这个先头机会,但最终还是既要靠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要其自身未雨绸缪的先行先试创造机会。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