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面对中国当前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的复杂经济形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在广西召开的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种下限和上限的合理区间观点,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均衡论”,对“均衡论”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继续下行,决策层是否会改变政策思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业内预测二季度的GDP将在7.6%左右,而且三季度和四季度还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这已经危及政府明确的7.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加上前段“钱荒”、PMI下行等各种因素加重了市场对于经济继续下行的预期。于是对于政府压力底线究竟是多少,触及底线后打算怎么办,成了业界关注的重中之重。李克强总理这次“上限”和“下限”论,应是对这种市场关心的一种直接回应。

  实际上,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错综复杂,外界对于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但冷静下来分析,应该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的经济政策是一贯的。今年以来一直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统筹推进。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为此,决策层一直既强调要发挥市场作用,又强调要宏观调控,这与政府职能转变中——政府管政府该管的、市场管市场该管的理念是一致的。这种要求相辅相成、讲究尺度的经济政策,实质上体现了一种均衡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最优路径,但需要智慧、魄力和技巧来支撑。

  “下限”和“上限”论的提出,实质也是在体现这种均衡思路。当前从“下限”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来看,经济增长压力略大,就业水平压力大。因为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提高,在同等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上未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只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就业压力不会太大。至于压力略大的经济增长,尽管今年确定为7.5%的增长目标,即使出现略低于7.5%的局面,也应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何况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逐渐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活,有利于未来数年更好地保持经济增长。从“上限”来看,短时间内中国的通胀是可控的。

  从均衡思路上来看,要考虑到长短结合,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当前经济运行脱离了“上限”和“下限”的区间,就需要相应采取一定的政府调控。

  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上限”和“下限”区间中,经济增长的压力较大,为此根据均衡思路,不排除会结构性地采取小规模的刺激政策。这种小规模的刺激政策,会体现在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适度提高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构性减税等方面。

  此文发表在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上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