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六类小城镇需要做大做强


此文为南方都市报专访

            中国六类小城镇需要做大做强

小城镇人口达到5万的规模,就可以设市

“强镇扩权是有机会能强的镇才能够扩权,不能盲目扩权。”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日前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详解强镇扩权改革的经验得失,并建议调整设施标准,增加镇改市的数量。他认为,人口规模5万人以上的镇,凤凰、宏村等有旅游、文化、能源等专业特色和资源的小城镇,霍尔果斯、满洲里等口岸城市,湖北的小池镇等交通枢纽的节点小城镇,承担国土安全的小城镇以及城市群里面可承接产业外移的小城镇,这六类城镇需要做大做强。


等级制度加剧资源向上层城市集聚


南都:我们注意到,在国际上流行的城市化概念在中国被普遍称为“城镇化”,如何理解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镇”的作用和地位?


易鹏:中国幅员辽阔,城镇数量多。而此前,在城市发展中,关于设立中小城市等问题上争议较大。中国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加上目前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因此选择了“城镇化”这一带有国家特色的词,其实和国际上的“城市化”在本质上相差不大,只是体现更多的包含。


镇的位置决定了其地位。当前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目前对镇级改革而言,毕竟还是相对较为弱势的一种改革,改革后的镇级政府,也仍处于弱势地位。镇在行政架构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影响力。我认为,小城镇改革,万事都要回到“镇”这个落脚点。


南都:目前很多镇的行政级别成为了当地发展的约束,甚至出现“县吃乡镇”、“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对此,怎么评价?


易鹏:当前镇确实出现了行政向上级集中,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就比如北京比广州好、广州比佛山好、佛山比下面的镇要好。中国的行政规律体现在中央集权制度,让更多的资源跟随城市的行政等级来对应,直接出现了直辖市比省会城市好,省会城市比地级城市好的基本局面。中国的国有或集体土地制度,也让上级政府权力在分配土地指标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加剧了资源向更高行政级别城市聚集。财权也是如此,中央政府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能负债,但严格来讲一个健康的财政当然可以负债。与此类似,越到基层,上级对下级的权力管控越明显。


当然,我们不能只拿珠三角、长三角的个别案例来统揽全局。目前很多镇仍是“吃饭财政”,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要借助上级转移支付。“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仍不是主流,目前全国只有不到20%的镇存在这种情况。


全国800多建制镇具备做强条件


南都:中国现在的强镇扩权试点模式,会不会破坏中国传统的行政架构呢?


易鹏:我认为强镇扩权是有机会能强的镇才能够扩权,不能盲目扩权。所以我们肯定要分类,要筛选,哪些符合条件的镇进行扩权,肯定有一个标准确定。


南都:这项改革可以从哪些符合条件的镇推进?


易鹏:中国这部分能够做大的小城镇,主要集中这六类范围中:一是人口规模较大的镇,到2009年中国有809个建制镇的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这样的镇可以通过镇改市的方式来做强。二是有旅游、文化、能源等专业特色和资源的小城镇,比如凤凰、宏村等。三是口岸城市,比如霍尔果斯、满洲里等。四是交通枢纽的节点小城镇,比如湖北的小池镇等。五是在城市群里面的小城镇,可以承接大城市的产业外移,比如北上广周边的系列镇。六是承担国土安全的小城镇。


我国目前只有661个市,数量比较少,可以扩大市的范围。强镇关键是给它一个政策的高位,包括财政、税收等权利和规划,都需要扩大。对一些确实条件发展地非常好的镇,还是可以给予更多别的方面的自主权,比如派出所改为公安局,而不是简单的派驻机构。


南都:现在有很多地方说我不要县这一级了,直接把镇升为市,你觉得这个可不可能呢?


易鹏:如果把镇改为市,会有很多冲突。主要还是我们现有经济不太发达,整体而言在全国范围,经济强镇并不多。绝大多数县现有经济不发达,资源有限,只有那么多资源,设立那么多市以后,可能导致资源更分散。


南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很成熟的一个架构就是省、地、县三级结构,很多学者都在建议要取消市一级的结构,直接省直管县,这种方式可行吗?


易鹏:如果把地级市这个层面撤掉,现阶段并不现实。因为历史上来说,当时人少,方便管理,目前人口规模则不一样。其次,目前的社会分工,社会的管理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阶层,短时间要破除,难度还真不小。而且有的省下面的县有上百个,比如四川就有200多个县级单位。也管理不过来。所以我认为,这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5万人的小城镇即可设市


南都:最近南京也在酝酿镇改市。未来镇改市会不会有所松动呢?


易鹏:不排除有松动的可能。但镇改市不能换汤不换药。如果只是改名字,没意义。关键在于内涵,相应的事权和财权要匹配。同时要有监督,如果不通过监督机制,搞形式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南都:设市的条件是不是也可以放宽一些?


易鹏:目前是按10万人的标准设市,还包括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G D P等很多指标。但我认为,小城镇人口达到5万的规模,就可以设市。因为根据测算,5万人才是一个公共服务投入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一个点。5万人的标准,目前满足这个标准的行政单位数目可能不到1000个。


人口是决定一个城市产业规模和内需的关键指标之一。这种城市聚集效应,从国际城市化的人口迁徙变化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出来。1970年至2011年,居住在50万人以下城市的城镇人口比重,由61 .6%下降为50 .9%,50万至100万人的由9.4%提高到10 .1%,100万至500万人的由18%提高到21 .3%,500万至1000万人的8%略微下降到7.8%,1000万人以上的由2.9%提高到9.9%。


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徙,小城镇向大城市迁徙过程中,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中国当前有近2万个建制镇,平均镇区人口不到8000人。从经济规律来看,这种较小的人口规模要想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回报率自然明显偏低。资金逐利自然会考虑远离这种规模的小城镇,而是推动各种资源汇聚到大城市。


强镇扩权,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南都:很多强镇扩权的试点,是扩大镇政府的财权和社会管理权限,是否会造成县级权力的空心化?


易鹏:这只是分工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有分工,每一级政府管什么事有分工。而中国目前很多地方都是一锅粥,各种权力大都混合在一起,各级政府都在管,却又都管不好。其实,只要把蛋糕做大,就不存在是否空心的问题。镇级政府扩权,上面要放权,但各方彼此要有侧重,县级政府要侧重县一级的城乡统筹,镇级政府需要考虑如何自身做强做大,重点要放在城市建设上。


南都:镇政府扩权,会不会与县一级政府冲突?


易鹏:冲突在所难免。正因为目前有冲突,县政府才利用手里的行政资源压制镇。事实上,试点镇也可以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比如在一些强镇,可以提高镇委书记的行政级别,比如提至副县级或县委常委,由于领导地位的提升,也可以扩大镇的话语权。


南都:盲目扩大镇的权力,会不会造成职能重叠?


易鹏:中央政府为什么不敢轻易放地方政府的权?省政府不敢放地级市的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一放就乱。所以,最关键就是加强监督。放权同时,减少公务员人口规模、减少办公楼修建。


其实镇级政府的发展也不见得需要多大,镇上可以有很多民间组织机构,比如居委会、社会组织等,来承担一些政府的功能。历史上,很多村基本没有政府,怎么治理?就靠祠堂、长老、宗族维持运行。镇一级更要培养社会组织力量,以他们代替政府,从而在扩大社会管理能力的同时,又不增加政府的供养人数。比如镇政府可以购买公共服务,或不用购买,而形成内部自我约束。总而言之,宗族、家族势力要从村镇管理的角度上发挥重要作用,乡里乡规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