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产业多元化推动城镇化发展
 

此文为中国房地产报专访

 

自2000年开始,国内城镇化以年均1.36%的速度提高,2012年已达52.57%,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持。但与此同时,国内城镇化质量不高也带来了诸多发展问题。中国体制改革公共政策部研究员易鹏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内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产业类型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能够进一步助推城镇化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城镇化与产业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者是如何互动的?

 

易鹏:只有足够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城镇化才能够稳健发展。中国每年GDP的增长应该更多由产业发展来推动,其中商贸业、零售业等行业的发展壮大能够消化更多的就业人群。可以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最核心的基础。

 

只有城镇化单方面的提升,而与产业脱节的话,非常容易导致“拉美现象”:农民进入城市,从失业人群变成游民,再演变为暴民,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应该更多鼓励产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与城镇化协调推进。

 

中国房地产报:新城镇化的过程中,产业的发展有怎样全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易鹏:在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具有最大发展空间的是服务业。未来中国在工业与制造业方面的承载能力会逐渐下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逐步降低。由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其就业承载能力将得到迅速的提升。

  

未来可以重点发展的服务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传统服务业,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第二是高端服务业,其中以金融类服务业为代表;第三是新兴服务业,比如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电子商务业。围绕电子商务产生的各类服务业,极有可能成为解决新一轮城市就业的关键环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彼此结合促进,将不断产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新城镇化,顾名思义是不同于传统城镇化的新路径,这是否说明了上一轮城镇化遗留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易鹏:上一轮城镇化的确遗留了多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不彻底,导致“半市民化”现象的存在。全国有超过两亿的农民工,即使他们能够进入城市,也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这实际上是个伪城镇化的过程。

  

第二是土地城镇化的比率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比率,这意味着资源使用和人口承载并没有达到适合的匹配程度。

  

第三是城市管理与运行不理想,城市病日益明显,城市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城市生活并不是越来越美好,反而是问题日益暴露。

  

第四是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之间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此外,在产业方面,上一轮的城镇化也显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产能明显过剩,其中尤以制造业表现明显;其次,产业资源消耗的附加值程度不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比较明显,产业过于集中在某些城市,其中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严重,城市的生态环保程度在不断下降,导致城市宜居程度下降,城市居民的幸福程度也在同步下降;此外,由于政府对服务业的管制过多,导致行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的承载能力也相应减小。

  

未来政府必须逐步放权,尤其是金融、文化、教育与医疗等服务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能够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新城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制度改革为保障,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中国房地产报:以上一轮城镇化遗留的诸多问题为鉴,应该如何实现城市群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易鹏:城市群的布局与产业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群中的龙头与核心城市可以更多地发展高端服务业,而中等城市可以发展制造业,小城市则可以更侧重于农业、加工业及旅游休闲等产业。也就是说,要根据城市的人口状况与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布局产业,从而实现产业与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城市群要走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同样地,产业发展也必须实现多元化,而不是过于单一。我们应该鼓励遥感技术等新能源新技术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新兴服务业也必须持鼓励发展的态度。

  

此外,不仅在产业类型上必须走多元化道路,投资主体也同样要实现多元化。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更多地鼓励海外资金、民间资本等不同投资主体进入产业发展。这样的多元投资才能更加完善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合理布局。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