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1日晚因为北京暴雨,大量航班延误成了媒体的头条文章,与此对应的是高铁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从这个小迹象中能够反映出,当前有必要旗帜鲜明的大力发展高铁。

  这些年中国的高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今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但也要看到723事件后高铁建设遇到了一些挫折,尤其在当时很多人以高铁上乘客数寥寥无几,高铁投资必定出现巨额亏损为由反对修建高铁。现在的现实表明,这些人在当时明显缺乏对于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才2年多,中国高铁的乘坐率已大幅提升,甚至在某些时段和路段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高铁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中国的旅行人数基数极大,增长也快;一方面高铁的准时快捷,以及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缝连接加速了高铁的速度。以北京到杭州为例,目前高铁的全程时间(含从家门口出发走地铁)也就是在6个小时左右,而飞机在完全准点的情况下,也需要5小时左右,考虑到晚点率日益高涨,这种高铁加地铁的综合交通的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实质上,在以前认为的1500公里距离这个飞机和高铁的博弈平衡点上,高铁已经逐渐取得一定的优势。作为消费者,对于出乘方式选择日益利益化,有一定利益比较优势的高铁日益成为主角已是必然。当然,对于有这么庞大运输规模的中国,需要有各种交通方式的互相补充。

  从高铁开通后的这几年中,对于中国产业拉动最明显的是服务业,以及其中的旅游业。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发现京沪高铁开通后,其沿线的城市的工业增长率与工业投资率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增幅依旧低于中西部地区,表明京沪高铁开通对于工业推动并不明显。但其沿线城市的服务业和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开通前后旅游人数明显出现增长。这种局面的出现,表明高铁作为新供给,为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这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解决就业,而这是当前中国经济亟需发力的地方。

  在当前工业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和水泥产能。一方面要坚决的执行压缩产能的政策,另外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其合理的内需来消化部分产能。而在这种情况下消化过剩产能往往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关键点就一个,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过剩和有可持续性。当前中国的高铁以及一些货运铁路在中国肯定还处于欠账阶段,尤其围绕连接主要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建设是需要大张旗鼓的建设。如沈阳到北京的入关高铁,成渝连接中原、中三角、关中平原的高铁,就可以作为重中之重来建设,毕竟通过加大主要城市群连接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更长久的中国经济稳增长。

  总之,对于明显有多重价值,又需要补欠账,同时又可以稳增长的高铁建设,此刻需要旗帜鲜明的予以大力建设。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