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让城市新区提供正能量

最近各个媒体关注144个地级市规划了200个新城新区,认为这是在打着城镇化旗号贪大求快。在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新区进行思考,将有利于更好的尊重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平、集约、雅居、同步的目标。


媒体之所以关注新区建设并表现出一定的担忧,是因为当前的大部分城市新区建设存在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城市不顾自身条件遍地开花建新区、过多过滥,出现了土地城镇化远大过人口城镇化的这种非集约发展局面;其次,新区建设标准过高,既没有给未来越来越多的相对低收入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创造低门槛,也提高了城市政府的隐性负债率,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最后,人为造新区背离了中央政府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路径,推动城镇化走入到过于依赖投资、房地产化、无可持续产业支撑,最终出现空城甚至死城这种难以持续的老路径。


大部分城市新区建设出现上面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GDP为核心的利益导向机制,决定了城市政府希望建设新区来发展经济、做大GDP;二是在分税制下由于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出现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来筹集财政收入;三是新区建设对于一些特大型城市想通过建设新区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疏解;四是各方面,尤其主导城市新区建设的地方政府缺乏对城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导致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规律的新区建设路径。


面对城市新区建设出现的问题和根源,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对症下药来予以破解新区病,让新区建设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的道路。


一是,对于中国的城市新区建设要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既不能认为新区万能,也不能认为新区就是祸害,不能采取一刀切办法简单的予以否定。当前大部分新区是存在问题,但中国城市新区曾经也是改革开放后重要亮点之一,前有深圳、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中有郑东新区,近有西咸新区等都为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贡献了巨大力量。为此,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来决定是否建设新区,以及新区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


二是要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对于新区建设,如果市场主体来主导,其一定会对新区建设的可持续做精细化的评估,对于其未来可能存在的人口、产业聚集不够导致新区变空城的风险会高度重视,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政府来主导不顾投资回报率盲目上低水平城市新区现象的出现。


三是要加深对城市群为中国城镇化主体形态规律的认知。在马太规律的推动下,中国未来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将从农村和小城镇向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聚焦。为此,对于新区的建设也要遵循这种“二八定律”,避免出现投资浪费和空城,原则上对于大部分中小城市要慎重建设新区,而是要将更多的新区建设集中于城市群范围或者省会城市为主的特大城市里面。


四是要通过各种改革来破解新区中的问题。重点要围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各种关系上,一方面要降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绩考核中GDP的比重;一方面要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进一步比配的改革,为地方政府寻找新的财源和减轻事权负担,减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