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有两件经济大事件。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经济数据,一个是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观察经济要看关联,这两个事情有啥关联呢,为何会集中在一天发生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两个事情的主角就是CPI,更深的主角是货币政策。

统计局公布7月份的经济数据,各界最关注的依旧是CPI,CPI在7月同比上涨3.3%,创年内新高。而导致CPI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上涨6.8%,而非食品价格只上涨1.6%,其中2.2个百分点为翘尾因素,只有1个百分点为新增涨价因素,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新增涨价因素的75%。而食品的价格高涨和农产品关联最大。7月份蔬菜价格上涨了22.3%,粮食价格上涨了11.8%,肉禽价格上涨了4.1%。

考虑到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8%,比上个月下降1.6个百分点。 PPI上涨速度的回落,会有利于CPI控制在3%左右。从这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决定去年CPI3%的调控目标能否实现,最主要的挑战就是食品价格。可以说,要避免中国的CPI继续上升,必须控制住食品价格,必须要保证粮食丰收。

今年接连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已经让中国的粮食生产的形势趋于严峻。再加上由于俄罗斯森林大火导致的国际小麦价格的上涨,如果中国粮食,尤其占粮食总产量70%的秋粮出现歉收的话,最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食品价格进一步高涨。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从这种3%左右的温和通胀转向恶性通胀。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恶性通胀,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此刻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既高不得,那样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低不得,那样不利于社会稳定。最佳的状态是保持3%左右的温和通胀,实现8-10%左右的经济增长。

最糟糕的状态,那就是出现滞涨。而如果粮食生产不能丰收,很有可能导致CPI推高到恶性通货膨胀。而为了控制恶性通货膨胀,必然会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必然会选择加息。而这样的货币政策选择,肯定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目前这种主动调控的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变成被动的经济大幅失速。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是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专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来讨论研究讨论晚稻和秋粮生产,就不是小题大做了,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这11亿资金不是多了,也许是少了。总之,召开这个会议是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采取的一个有力的应对之举。

同时,从这个会议的召开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各界非常关心的是否加息的问题,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秋粮是否丰收。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