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核心
此文系21世纪经济报道对易鹏的采访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核心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似乎表明,城镇化的改革方案或出台在即,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改革也正在逼近。

  三中全会的公报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新型城镇化不是要把每个人都赶往城市,而是人可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居住地乃至“就地城镇化”。这样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提高小城镇户籍的含金量

  《21世纪》:从三中全会公报的表述中看,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方向和路径分别是什么?

  易鹏: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方向仍是坚持人为本,在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并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以及公共措施投入,坚持合理布局大中小城镇,坚持生态宜居的道路。

  从路径来说,新型城镇化就是通过财税、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将农民工真正转化为市民,积累进城的资本,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解决了人的工作、就业的自由迁徙,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公共服务“自由迁徙”的问题。只有就业和公共服务均得到解决,才是真正的人的城镇化。但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个人都赶往城市,而是重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拦在城乡之间的栅栏拆掉,从而让人可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居住地乃至“就地城镇化”。

  《21世纪》:如何破解城乡户籍的二元结构?

  易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追求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务几乎不可能,只能说逐渐缩小差距。破除城乡户籍的二元结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户籍的含金量。城乡户籍含金量不同的背后,是公共服务的差距。从城镇化的角度理解,即通过推进城市合理布局,合理的分配公共资源。

  《21世纪》:无论是“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还是“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财政的支撑必不可少,钱从哪里来?

  易鹏:这部分资金可以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是依靠政府的财力;第二是企业和个人;第三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第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矿产资源变现流转,使得更多财富可以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可以使得农民能够募集一些社会保障资金。

  农地流转的改革信号

  《21世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指什么?

  易鹏:关键是在农村土地的改革,通过确权的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认可;第二是加强流转的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第三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通过担保,租赁等形式进行融资,如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可以促进农民宅基地等实现由资源属性向财产属性的转变。

  先进行若干试点是一种稳健的选择,因为允许宅基地流转,可能会出现土地兼并过度,一些农民“无立足之地”的情形。

  《21世纪》:目前城乡要素交换为何不平等?

  易鹏: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主要体现为土地不平等,劳动力不平等,农产品(000061,股吧)和工业资源不平等,尽管有所缩小,但农产品并未体现其真正的市场价值。

  目前整个经济结构中工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农业比例越来越小,而农业又要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就要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工农互惠意味着不能再由农业补贴工业,目前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要消灭这个剪刀差,意味着粮食价格该涨得涨。

  《21世纪》:城乡要素交换中,土地价值不平等如何解决?

  易鹏:目前,土地要素市场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集体建设用地很难真正进入土地市场。而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一个信号,即在保证农民在有耕地有宅基地的基础上,获得其他收益。

  总体上来说,这方面的改革肯定会通过渐进式的、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而不会是过于激进的改革政策。另外,分税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形成已久,这方面的改革只会通过小范围的试点积累经验向全国推广,否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会很难入手,更不用说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话题:



0

推荐

易鹏

易鹏

4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研究城镇化、区域经济,观察政经变迁,理性寻找建设性的共生之路。MSN:ljlx@hotmail.com   QQ:622006609

文章